天下第一好事,還是讀書
讀書有所見作
【清】蕭掄謂
人心如良苗,得養(yǎng)乃滋長。
苗以泉水灌,心以理義養(yǎng)。
一日不讀書,胸臆無佳想。
一月不讀書,耳目失精爽。
古人云,無一事而不學,無一時而不學,無一處而不學,成功之路也。非學無以廣才,非靜無以成學。一代智者告誡我們,君子立身處世,應以靜心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,所謂 “腹有詩書氣自華,最是書香能致遠”。
勵學篇
【宋】趙恒
富家不用買良田,
書中自有千鐘粟。
安居不用架高堂,
書中自有黃金屋。
出門無車毋須恨,
書中有馬多如簇。
娶妻無媒毋須恨,
書中有女顏如玉。
男兒欲遂平生志,
勤向窗前讀六經(jīng)。
畢淑敏說,讀書的時候,常常會會心一笑,那些智慧和精彩,那些英明與穿透,讓我們在驚嘆的同時拈頁展顏。
讀一本好書,就像交了一位良師益友。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,從中汲取為人處事的道理,與人為善的高貴品質(zhì),可得千鐘粟、黃金屋、顏如玉……可見讀書力量之偉大。
冬夜讀書示子聿
【宋】陸游
古人學問無遺力,
少壯工夫老始成。
紙上得來終覺淺,
絕知此事要躬行。
旁人勸誡多是勸勉勤學苦讀,唯獨陸游這首勸誡詩道出了知識與實踐結(jié)合的道理!
這首詩前兩句先以古人做學問說起,寫出了做學問的艱難:“少壯工夫老始成”,勸勉兒子珍惜青春時光努力讀書。末兩句則是教育兒子如何讀書: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。既要讀書,也要身體力行地實踐方才能明悟真理!
活水亭觀書有感?其一
【宋】朱熹
半畝方塘一鑒開,
天光云影共徘徊。
問渠那得清如許?
為有源頭活水來。
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,而是常有活水注入,因此像明鏡一樣,清澈見底,映照著天光云影。這種情景,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、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、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。
人要心靈澄明,就得認真讀書,時時補充新知識。只有思想永遠活躍,以開明寬闊的胸襟,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、鮮活的知識,廣泛包容,方能才思不斷,新水長流。
觀書
【明】于謙
書卷多情似故人,
晨昏憂樂每相親。
眼前直下三千字,
胸次全無一點塵。
活水源流隨處滿,
東風花柳逐時新。
金鞍玉勒尋芳客,
未信我廬別有春。
書卷就好像多年老友,無論清晨傍晚還是憂愁快樂總有它的陪伴。
堅持經(jīng)常讀書,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,不斷得到新的營養(yǎng),永遠清澈。勤奮攻讀,不斷增長新知,就像東風催開百花,染綠柳枝一樣,依次而來,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。
讀書可以明理,可以賞景,可以觀史,可以鑒人,真可謂是思接千載,視通萬里,這美好之情之境,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者流所有以領(lǐng)略的!
讀書
【宋】陸九淵
讀書切忌在慌忙,
涵泳工夫興味長。
未曉不妨權(quán)放過,
切身須要細商量。
《傳習錄》記載,一朋友問王陽明:“讀書不記得如何?”
王陽明回答說:“只要曉得,如何要記得?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,只要明得自家本體。若徒要記得,便不曉得;若徒要曉得,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?!币馑际钦f,讀書只要理解了就行,為什么非要記???其實,理解已是次要的了,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體光明,讓書中德道理成為自己的。
也就是說,讀書要學會融會貫通,把書里的知識真正轉(zhuǎn)化成自己的,才是真的讀懂弄通了。
四時讀書樂?春
【元】翁森
山光拂檻水繞廊,
舞雩歸詠春風香。
好鳥枝頭亦朋友,
落花水面皆文章。
蹉跎莫遣韶光老,
人生唯有讀書好。
讀書之樂樂何如?
綠滿窗前草不除。
院落陽光融融,春光瀲滟綿綿,綠草紅花。執(zhí)一卷詩書,守著暖暖的春光,品一份真情,觀一段人生,悟一種哲理……萬事皆煩惱,惟有讀書高。
隨園詩話?補遺(節(jié)選)
【清】袁枚
讀書不知味,不如束高閣。
蠹魚爾何如,終日食糟粕。
曾國藩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(zhì),他說,“書味深者,面自粹潤”。讀書,能否真正提升一個人的氣質(zhì),關(guān)鍵取決于讀書的目的和讀書的方法。
如果,功利心十足、或者只求死記硬背,恐怕坐擁不大。哪怕讀得再勤奮再多,亦無濟于事,充其量,不過淪為“兩腳櫥柜”而已。
勸學詩
【唐】顏真卿
三更燈火五更雞,
正是男兒讀書時。
黑發(fā)不知勤學早,
白首方悔讀書遲。
作為有志氣的人,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(yǎng)性,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,晨讀不息;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,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(yè)的本領(lǐng)。讀書學習要趁早,不要到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。
來源 / 古典詩詞古典文學
內(nèi)文插圖 / 山林食紀
總監(jiān)制 / 海云
執(zhí)行主編 / 張燕
副主編 / 躍升
責編 / 家筱
制作 / 蘭宇 躍升